亚博取款速度非常的快丨

首页  >  环境与生态论坛  >  正文

全氟有机污染物的分子毒理机制研究进展

2017-06-07 14:28:52

    全氟化合物(PFCs)是一类广受关注的新型有机污染物,具有高度的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人体PFCs暴露与多种不良健康效应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动物实验表明,PFCs具有肝毒性、内分泌干扰作用、胚胎毒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等。然而,目前对于PFCs的毒性作用机制还不明确。其原因之一是PFCs在生物体内的作用靶分子、分子起始事件(MIE)和有害结局通路(AOP)还未完全揭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组针对PFCs的环境健康问题,从分子作用、细胞效应、活体效应、理论计算等不同层面,对PFCs毒性的分子机制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并通过各种研究更加明确了PFCs的生物靶分子和起始分子事件,揭示PFCs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

    近期,研究组尝试寻找PFCs在生物体内未知的作用靶分子,以拓展PFCs的毒理机制研究。研究组通过电化学传感器筛选的方法,发现PFCs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的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通过免疫共沉淀的方法,研究人员从PFCs暴露的HepG2细胞中抓取得到SHP2-PFCs的复合物,直接证实了SHP2酶是PFCs在细胞中的一个新的作用靶分子。PFCs与SHP2酶的结合抑制作用可能成为其分子起始事件,进一步干扰SHP2酶调控的后续正常生理过程,这有可能是PFCs产生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本研究为揭示 PFCs 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毒理学期刊Archives of Toxicology(Yang etal. Arch. Toxicol. 2017,91:1697–1707)。癌症一直威胁着人类,越来越多的家庭因为一人患癌而破碎。作为与人体不良健康效应存在高度相关性和潜在致癌性的有机污染物,对全氟有机污染物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度地了解全氟化合物的毒理机制,从而研发出更好的应对机制和方法,最终减轻这种污染物给生物体包括人类带来的影响。

  全文链接:http://link.spinger.com/article/10.1007%2Fs00204-016-1836-2

 

 (1009寝室投稿)

亚博取款速度非常的快丨 | 游戏有限公司